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时间:2013-06-23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视频监控施工说明

一、现场勘察、设计

1.现场勘察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的内容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面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本身的基本情况。

1)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与所要求的的防护级别。

2)被防护对象的物防设施能力与人防组织管理概况。

3)被防护对象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群体的基本概况:建筑平面图、使用(功能)分配图、通道、门窗、电(楼)梯配置、管道、供电线路布局、建筑结构、墙体及周边情况等。

2 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所在地及周边的环境情况。

1)地理与人文环境。调查了解被防护对象周围的地形地物、交通情况及房屋状况;调查了解被防护对象当地的社情民风及社会治安状况。

2)气候环境和雷电灾害情况。调查工程现场一年中温度、湿度、风、雨、雾、霜等的变化情况和持续时间(以当地气候资料为准);调查了解当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和所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

3)电磁环境。调查被防护对象周围的电磁辐射情况,必要时,应实地测量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辐射规律。

4)其他需要勘察的内容。

3 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草拟布防方案,拟定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位置,并对布防方案所确定的防区进行现场勘察。

1)周界区勘察

——周界形状、周界长度;

——周界内外地形地物状况等;

——提出周界警戒线的设置和基本防护形式的建议。

2)周界内勘察

——勘察防区内防护部位、防护目标;

——勘察防区内所有出入口位置、通道长度、门洞尺寸等;

——勘察防区内所有门窗(包括天窗)的位置、尺寸等。

3)施工现场勘察

——勘察并拟定前端设备安装方案,必要时应作现场模拟试验。

    探测器:安装位置、覆盖范围、现场环境;     

   摄像机:安装位置、监视现场一天的光照度变化和夜间提供光照度的能力、监视范围、供电情况;

   出入口执行机构:安装位置、设备形式。

——勘察并拟定线缆、管、架(桥)敷设安装方案。 

——勘察并拟定监控中心位置及设备布置方案。监控中心面积; 

   终端设备布置与安装位置;线缆进线、接线方式;电源;接地;人机环境。

2 设计要素

安全防范系统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1 安全防范系统一般由安全管理系统和若干个相关子系统组成。   

2 安全防范系统的结构模式按其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可有多种构建模式。按照系统集成度的高低,安全防范系统分为集成式、组合式、分散式三种类型。

3 各相关子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前端、传输、信息处理/控制/管理、显示/记录四大单元。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其各单元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4 现阶段较常用的子系统主要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以及以防爆安全检查系统为代表的特殊子系统等。

安全防范系统中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4 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

1) 安全管理系统应设置在禁区内(监控中心),应能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监控中心设备与各子系统设备联网,实现由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监控。安全管理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各子系统的运行;某一子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运行。

2) 应能对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能对系统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显示。应设置足够容量的数据库。

3) 应建立以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对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检验,并能与所有重要部位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联络。

4)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应留有向接处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5) 应留有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连接各子系统的主机,应能连接上位管理计算机,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系统集成。

2 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

1)安全管理系统应设置在禁区内(监控中心)。应能通过统一的管理软件实现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联动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各子系统的运行;某一子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运行。

2)应能对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能对系统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显示。可设置必要的数据库。

3)应能对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检验,并能与所有重要部位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联络。

4)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应留有向接处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5)应留有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连接各子系统的主机。

3 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

系统独立设置,独立运行。系统主机应设置在禁区内(值班室),系统应设置联动接口,以实现与其它子系统的联动。

2)各子系统应能单独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并能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管理所需要的报警信息。

3)各子系统应能对其运行状况和重要报警信息进行记录,并能向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主要信息。

4)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应留有向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安全防范系统的各主要子系统的设计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1、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应能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入侵报警系统应有报警复核(声音)功能。系统不得有漏报警,误报警率应符合工程合同书的要求。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宜具有视频入侵报警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有图像复核功能,宜有图像复核加声音复核功能。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   

3.安全设计

1 系统所用设备及其安装部件的机械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防止由于机械重心不稳、安装固定不牢、突出物和锐利边缘以及显示设备爆裂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系统的任何操作都不应对现场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   

2 系统所用设备,所产生的气体、X射线、激光辐射和电磁辐射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能损害人体健康。

3 系统和设备应有防人身触电、防火、防过热的保护措施。

4监控中心(控制室)的面积、温度、湿度、采光及环保要求、自身防护能力、设备配置、安装、控制操作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均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的供电应安全、可靠。应设置备用电源,以防止由于突然断电而产生信息丢失。

2 系统应设置操作密码,并区分控制权限,以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

3 信息传输应有防泄密措施。有线专线传输应有防信号泄漏和/或加密措施,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应有加密措施。

 4.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设计

1 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分开敷设。

2 信号电缆的屏蔽性能、敷设方式、接头工艺、接地要求等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 当电梯箱内安装摄像机时,有防止电梯电力电缆对视频信号电缆产生干扰的措施。

5.布线设计施工

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的规定。

1)同轴电缆宜采取穿管暗敷或线槽的敷设方式。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在金属管内穿过,并埋入地下。当必须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2)路由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

3)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道损伤的地段。

4)与其它管道等障碍物不交叉跨越。

5)电缆和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成直角。

6)  室外线缆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中第2.3.7条的要求。

7) 敷设电缆时,多芯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其外径的15倍。  

8) 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  

9) 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在下列各处牢固固定:

10) 线缆穿管前应检查保护管是否畅通,管口应加护圈,防止穿管时损伤导线。

11)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导线的接头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12) 同轴电缆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

6.供电设计

1)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2)系统设备应进行分类,统筹考虑系统供电。

3)根据设备分类,配置相应的电源设备。系统监控中心和系统重要设备应配备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系统前端设备视工程实际情况,可由监控中心集中供电,也可本地供电。

4)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有足够容量。根据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的不同供电消耗,按总系统额定功率的1.5倍设置主电源容量;应根据管理工作对主电源断电后系统防范功能的要求,选择配置持续工作时间符合管理要求的备用电源。

7.红外对射设计

1 能探测、报警、传输和记录发生的入侵事件、时间和地点。 

2 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的距离不小于5m。

3 复合入侵探测器,只能视为是一种探测技术的探测装置。

4 对主要出入口、重点防范部位实施报警联动。即在有非法入侵报警时,联动装置能启动摄像、录像和照明装置。

5 报警控制器有可编程和联网功能。、

6 采用有线传输方式

二、工程施工

1 . 人员安排

为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进度,我司将成立一个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实施及项目管理经验的精干队伍组成的系统工程项目部,全面负责深化设计、组织施工、及其他项目管理工作,其具体实施: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3个施工班同时在建筑物内施工段流水作业。各班组主要工人有4-6人,高峰期人数约8人,并根据实际工程量和进度计划增减。

工种名称

人数

智能安装(作业一班)

4-6

智能安装(作业二班)

3-5

智能安装(作业三班)

2-3

其他

3

 

2. 施工准备

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场、施工:

1 施工对象已基本具备进场条件,如作业场地、安全用电等均符合施工要求。

2 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预留孔洞、地槽及预埋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情况符合施工要求。   

4 允许同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杆路的情况清楚,符合施工要求。   

5 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路由状况清楚,并已对各管道标出路由标志。   

6 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已提前清除。

7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

8 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

3 设备、器材、辅材、工具、机械以及通讯联络工具等应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4 有源设备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正常。

3 . 工程施工

 1 工程施工应按正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若确需局部调整和变更的,须填写“更改审核单”(见表6.3.1),或监理单位提供的更改单,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2 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管线敷设时,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对管线敷设质量进行随工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见表6.3.2)或监理单位提供的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

3 线缆敷设应符合本规范3.11.5条的规定。

 工程设备的安装

1 红外对射安装。

    1) 各类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所选产品的特性、警戒范围要求和环境影响等,确定设备的安装点(位置和高度)。

    2) 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能保证防区交叉,避免盲区,并应考虑使用环境的影响。

    3) 探测器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固。

    4) 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外接部分不外露,并留有适当余量。

2 摄像机安装

    1) 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离地不宜低于3.5m。BNC头全部焊接。

    2) 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防护罩、支架、雨刷等,安装应牢固,运转灵活,应注意防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

    4) 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5) 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

 3 云台、解码器安装

1) 云台的安装牢固,转动时无晃动。

2) 应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系统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满足要求。

3) 解码器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留有检修孔)。

4 控制储存设备安装

      1) 控制台、机柜(架)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牢固、便于操作维护。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3.13.11条的规定。

      2) 所有控制、显示、记录等终端设备的安装平稳,便于操作。其中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避光措施。在控制台、机柜(架)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内部接插件与设备连接应牢靠。

       3) 控制室内所有线缆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排列、捆扎整齐,编号,并有永久性标志。

 5 供电、防雷与接地施工

1 系统的供电设施符合本规范3.12节的规定。摄像机等设备宜采用集中供电,当供电线(低压供电)与控制线合用多芯线时,多芯线与视频线可一起敷设。

2 系统防雷与接地设施的施工规范相关要求进行。

3 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无腐蚀性长效降阻剂。

4 监控中心内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的安装平整。接地母线的安装应符合规定,并用螺丝固定。

5 对各子系统的室外设备,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防雷与接地施工。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