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拆了星链终端第三代,但真心完全没看不懂这相控阵天线! 一谈起低轨卫星,大家势必会说起马斯克的星链。一谈起相控阵天线,大家还是绕不开马斯克的星链。星链给大家打了个样,一众企业在模仿,试图实现超越和跟随。 最近,拆了一台第三代星链终端。但是,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拆开后,大吃一惊。整体结构非常清爽,压根就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板和板之间连触点都没有,一颗螺丝也没有。 最上面是天线罩,六边形蜂窝排列,PVC注塑成型。 天线罩下面是寄生辐射层(十字缺口形状)和六边形镂空塑料支架。辐射层采用喷墨打印,塑料支架采用激光切割。 再下面是驱动辐射层(圆点形状)和圆形镂空塑料支架。同样,辐射层采用喷墨打印,塑料支架采用激光切割。 这是射频板反面,上面依次摞的是圆形镂空塑料支架、驱动辐射层、六边形镂空塑料支架、寄生辐射层和天线罩。没有任何接触点,全靠空气。 这是射频板正面,相控阵天线的全部元器件都在这。 这是控制电路,包括:
上图中的大颗芯片 波束成型芯片(beamformer) 数量:6个 包含了程控的移相器、衰减器电路,和功率合成、分配电路。 上图中的小颗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front-end, FEM) 数量:384个 包含了低噪放(LNA),功放(PA),和开关(Switch)。 这是以太网接口板,通过双排针和射频板连接。 这是底壳,PVC注塑成型,与天线罩形成一套密封的外壳,达到IP67级别。 星链的相控阵天线,看似简单,想复制却没那么容易。即使能设计出来,成本却做不低。如果没有用户规模的支撑,没有运营流量的倒贴,纯粹终端的成本价格,就已经没有市场想象空间了。但是,星链的标杆已经竖起来了。很多低轨卫星运营商没有开辟新赛道的能力,硬着头皮也要搞。还有一种假设,3GPP主推的NTN宽带卫星,目标是手机直连,最终会采用什么技术的天线?如果采用相控阵天线,手机就那么大,天线是不是还得做小做精?当下的时代,相控阵天线的产业生态,该如何建设?卫星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又该如何建设? 大家都急切地盼望星网和垣信的低轨卫星尽快商用,to军to政to民,能用就行,然后再迭代,再降成本,再扩大应用场景。假设,如果国内的低轨卫星进展缓慢,相控阵天线企业有没有机会染指海外市场?假设,低轨卫星运营商不愿意接纳市场化供应链,这个大饼还能不能给资本市场画一画?假设,已经不敢假设。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