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从HF到UHF:全面解析业余无线电频段

时间:2025-07-14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011. 业余无线电频段概览

业余无线电活动涉及的频段范围极为广泛,覆盖了从低频到高频的多个不连续波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HF、VHF和UHF这三大频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波频段由于其极高的频率,非常适合用于业余卫星通信以及微波通信实验。每个业余频段都有其独特的电波传播特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常用的业余无线电频段。

1.1 ▲ 160m波段

作为中波MF波段的一部分,160m波段是业余无线电可使用的最低频段。该波段是业余无线电通信先驱们的卓越成就的见证者。在白天,160m波段主要依赖地面波进行近距离通信,其地波传播的最大距离可达250km。然而,到了晚上,电离层D层的反射使得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尤其在日出日落交界时,通信效果最佳。冬季傍晚和黎明时分,更是利用这一频段进行远距离通信的黄金时段。由于频率较低,通信时需要配备大型天线,同时考虑到电离层的衰减,较大的发射功率也是必不可少的。

1.2 ▲ 80m波段

作为短波HF波段中频率最低的业余频段,80m波段特别适合初学者以经济实惠的方式自制收发信设备。其传播特性与160m波段相似,主要依赖电离层F层和E层的混合传播。在夏季和白天,由于D层和E层的电子密度较高,该频段以下的电波会被吸收,无法通过电离层反射,因此白天通信距离仅限于一两百米。然而,在冬季的傍晚和黎明时分,80m波段的远距离通信效果却优于160m波段,通联到远距离电台的机会也更大。尽管这个波段的天线尺寸相比160m波段有所缩小,但仍然较为庞大。此外,与160m波段相似,80m波段在夏季也会受到附近雷电干扰以及非业余电台的干扰

1.3 ▲ 60m波段

60m波段是业余无线电中的新晋HF波段,独具特色,是目前唯一采用频点化通信的波段。在此波段内,通信仅限于5个特定的频点:5330.5KHz、5346.5KHz、5366.5KHz、5371.5KHz以及5340.5KHz。该波段的通信模式被固定为USB(上边带)语音模式,且最大输出功率限制为15W。尽管与80m波段颇为相似,但60m波段的环境相对宁静,仅由少数国家使用部分频率,这并不会妨碍在日落之后进行远距离通信。值得注意的是,我国60米业余波段的频率范围,根据2018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被明确规定为5351.5-5366.5kHz。

1.4 ▲ 40m波段

40m波段是业余无线电中的另一个重要频段,其频率范围在7.0至7.1MHz之间。这一频段在业余电台通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太阳黑子活动相对平静的年份,该频段在白天时段非常适合省内或邻近省份的业余电台进行通信。然而,当太阳黑子活动进入高峰期时,通信范围可能仅限于本地。不过,在傍晚或黎明时分,利用这一频段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与世界各地的电台取得联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个频段的操作范围相对较窄,众多电台在有限的空间内互相交织,有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杂音干扰。

1.5 ▲ 20m波段

20m波段被誉为业余无线电中的“黄金”频段,因其出色的远距离通信能力而备受全球业余爱好者青睐。许多国家规定,只有高级执照的电台才被允许在这个频段内工作。该频段主要依赖电离层F层进行全球通信,其传播稳定性高,受太阳活动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电离层开通时间也相对较长。在众多国际比赛和无线电远征活动中,20m波段都是首选的操作频段。同时,使用该频段的电台大多以远距离通信为目标,因此这个波段也是搜寻珍稀电台的最佳选择。然而,随着“越距现象”的出现,即某些地波无法触及、天波单跳又过远的电波所形成的“寂静区”,省内或邻近省的电台联络有时会受到影响。

1.6 ▲ 15m波段

15m波段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专属频段,尤其适合短波初学者。全球众多新手电台都聚集于此。该频段主要依赖电离层F2层进行反射,因此太阳活动、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太阳黑子活动旺盛时期,该波段成为远距离通信的优选;然而,在太阳活动较低的年份,远距离通信则面临挑战。得益于较小的背景杂音和天线尺寸,即使使用小功率设备,也能实现远距离通信。值得注意的是,该频段的“越距现象”尤为显著,尤其在隆冬和盛夏时节,收听本省或国内电台可能会变得困难重重。

1.7 ▲ 10m波段

10m波段是短波HF频段中频率最高的一个,非常适合低功率远距离通信。其传播特性融合了HF与VHF的优点,特别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并展现出突发E层传播现象。在传播畅通时,电离层衰减较小,频率杂音也相对较低,使得天线增益容易达到较高水平。然而,由于频率偏高,晚上电离层密度减小后无法进行有效反射,因此该频段的远距离通信主要局限于白天。

1.8 ▲ 6m波段

6m波段,被誉为“魔术波段”,属于甚高频VHF的范畴。其传播特性兼具HF与VHF的优点,尤其在太阳活动旺盛时,电离层会展现出突发E层传播现象。借助这一异常传播途径,电波能以小功率实现全球远距离通信,为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猎奇的平台。在该波段的前端,全球各地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设立了信标台,它们24小时不间断地发射信标信号。通过接收这些信号,我们不仅能实时了解波段的开通状况,还能探索突发E层的神奇传播规律。

1.9 ▲ 2m波段

2m波段,作为典型的VHF频段,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热衷的本地通信频段。其信号在电离层上几乎不产生反射,主要依靠直射波和视距传播。尽管传输过程中遇到高楼或山体等障碍物会产生反射波,但通常仅适用于近距离通信。不过,各国在该波段设立的中继台,为远距离通信提供了可能。与6m波段相似,这里也曾创造出近7000km的远距离通信纪录。值得一提的是,2m波段的对流层传播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因此利用突发E层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1.10 ▲ 70cm波段

70cm波段,隶属于特高频UHF范畴,其直射波传播特性相较于2m波段更为显著,同时反射和折射现象也更为突出。然而,由于空气衰减的影响,该波段并不适宜远距离通信。尽管如此,其宽阔的频带使得使用FM调制方式的电台数量众多,从而为手持电台或车载电台等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注意的是,业余卫星通信的上行频率常选用这一波段。

1.11 ▲ 23cm波段

该频段属于微波频段,其传播方式主要以直射波为主。业余通信爱好者们热衷于利用这一频段进行流星余迹反射和对流层散射等超距离通信实验。此外,业余通信卫星也常工作在这一频段内。

022. 卫星业余频段划分

业余卫星通信涉及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这些信号必须穿越大气层。为了确保信号能够穿透电离层,避免被其反射回来,选择的信号频率不能太低。业余卫星通信需要特定的发射机和收信机,且频率越高,收发信机的制作难度也会相应增加,但通信质量也会随之提升。目前,主流的业余卫星通信频率主要集中在144MHz和430MHz两个频段,同时也有1.2G以上的高频段应用,但这些对设备的要求极高,难以普及。

附表:2018年2月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中关于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的频段划分情况。可以看到,内地、澳门地区与国际电联Ⅲ区的划分保持一致,而香港地区的划分则与国际电联Ⅲ区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134GHz以上的频段,香港地区并未明确划分业余业务。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