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济南有位“敌特”,无线电技术中国第一亚洲前十,民警闻讯盘查,

时间:2022-05-08 来源:对讲机世界 作者:网络 点击:

“CQ、CQ、CQ,这里是BA4II。听到请回答。”

对于65岁的余宁生来说,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机、听收音机,而是打开电台,调整好频道,用嘀嘀哒哒的莫尔斯代码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来自泉城济南的问候。


无线电有多大魔力?余宁生说,一打开电台,一切烦恼都丢到九霄云外。他还一度被认为是敌特……

余宁生:男,1951年出生于南京,父母以出生地给孩子起名,“宁生”由此而来。余宁生从小学就痴迷无线电,17岁参军后成为通信兵,曾在边疆守卡担任通信工作,也曾背着电台奔赴战争前线。余宁生转业后曾一度远离无线电,退休后,“专业”出身的余宁生成为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本身就是专业出身,再加上爱琢磨,现在他不仅是“火腿”圈子里的高手,而且在国际业余无线电通讯竞赛中屡获大奖。

他头戴耳机,精通莫尔斯电码

对于不熟悉无线电的人来说,CQ和BA4II都是陌生的符号,但是余宁生说,如果细细琢磨,这里面大有学问。

CQ是Call to Quarters(广播开始信号)的缩写,而BA4II就是余宁生的呼号。其中,“B”代表中国,“A”代表电台性质或等级为个人一级台,“4”代表山东(中国共分10个区),“II”是个人电台代码。

头戴耳机,手指摁下嘀嘀哒哒的莫尔斯电码,很多人对这一场景的印象只停留在谍战片中。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有一群人仍旧热衷于那“永不消失的电波”。

他们的英文名字叫“HAM”,这个名字源于上世纪初美国业余无线电的三位“始祖”姓氏的简写。

“HAM”翻译过来是“火腿”的意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称“火腿”是对逝者的怀念。

65岁的余宁生,就是一位资深“火腿”。

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记者来到了余宁生家。他家装饰简单雅致,老两口还有儿子、儿媳一起住,气氛温馨。刚降生不久的孙子成为这个家里的第五位成员,也成了整个家庭的中心。

家中一间10平方左右的小屋,是余宁生独立的工作室。两张对角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电台设备。阳光透过窗外的树叶,斑驳地洒在桌面上。老余就坐在桌前,跟嘀嘀哒哒的信号声对话。

“就是玩儿。”无线电对于余宁生来说充满了乐趣,因为无线电他也结识了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这让他的退休生活顿时找到了方向。

余宁生出生在一个部队家庭,姐弟六人。“我们家的孩子一般在哪生,就叫什么名字。”余宁生说,哥哥生在河南东叫“豫东”,姐姐生在山东就叫“鲁生”,自己出生在南京。

余宁生从小跟随父母辗转多地,后来到了天津。说起对无线电的兴趣,那得从在天津读小学时说起。

他三年级时参加无线电业余班

无线电的发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06年圣诞前夜,雷吉纳德·菲森登在美国麻萨诸塞州采用外差法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

不过在余宁生读小学的那个年代,业余无线电在国内的流传程度并不广泛。

“1956年,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举办,主要是东欧国家参加。当时中国派童效勇等人去参加比赛,一去就拿了个团体冠军。”余宁生介绍说,当时贺龙元帅主持体育运动,要求一些学校开展无线电活动,从娃娃抓起。

1959年,三年级学生余宁生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业余班,接触到了莫尔斯代码。

余宁生回忆说,那时学校作业也不多,放学之后就去上兴趣班。“那时我就对莫尔斯电码入迷了,神奇的无线电波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学习了收、发报技术。”余宁生说。

当年同他一样,对业务无线电着迷的还有很多人。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无线电收发报项目也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这在那个年代,具有典型的时代色彩。

不过,蓬勃发展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在六七十年代被禁止,中国业余无线电台在1992年才面向个人开放。

他主动申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境外担任收发报工作

家庭背景以及学校兴趣班的经历,为余宁生部队生涯以及与技术为伍的一生经历埋下了伏笔。

1968年,余宁生进入部队。新兵训练一结束,他幸运地被选到军区报训队参加正规的报务培训。

由于此前的基础,他在通信方面的成绩卓著,记忆英文、代码的速度快,顺其自然他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有幸参与了西藏阿里高原边防哨卡的电台值班。”余宁生说,达巴哨卡海拔5000公尺左右,严寒缺氧,不通汽车,物资极度缺乏,大雪封山期长达半年之久,艰苦的生活留下了许多有趣的经历。

“前卡不通电话,所有信息都通过电报来传递。”余宁生的工作就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无论是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还是边境情况、后勤供给情况等,全部通过电报接收发送。

营区是一圈土坯房,电台室在整个部队营房院子的西北角,用木杆挑起了一条64米双极天线,朝向阿里军分区。“当年边防哨卡没有通电,电台通信靠手摇发电机和电池,连队专门给电台配有摇机员,一个人手摇发电机,一人通联收发电报。”

1977年,余宁生调到武汉军区。1984年,他主动申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境外担任收发报工作。“1985年,我从战场回来,当时儿子四五岁,刚看了《高山上的花环》。”余宁生说,电影一结束,儿子就在影院大喊,“爸爸胜利了!”

1985年武汉军区撤销,余宁生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济南军区通信部工作,1990年转业到了某省直机关,负责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

以为是“敌特”,他被警察盘查

“因为转业后的工作原因,不大接触无线电了,一放就是近30年。”余宁生说,后来他参加了一个俱乐部,接触到了对讲机,又重新拾起来原来的兴趣,慢慢成了一名“专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腿”并不容易,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审核。据介绍,业余无线电台可以比作车辆,如果想开车需要有驾驶证,想要操作业余无线电台则需要考取操作证书;车辆上路则要有行车证,而业余无线电台也要有电台执照,每三年进行年审换证;另外车辆上路还要有号牌,而每一个无线电爱好者要有自己的全球唯一指定的呼号,例如BA4II就是余宁生的呼号。

这些手续齐全时候,车就可以上路了,而无线电爱好者也可以在指定频率进行通联了。

在国际交流中,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是如何进行的呢?作为外行,很难分辨那些嘀嘀哒哒的电码声音,不过老余可以在脑中自动翻译。

他说,长短声音的不同组合可以翻译成数字和英文字母,继而连成对话。为了交流方面,在通联中有一些固定的通用缩写,例如73代表最好的祝福,GM(good morning)代表早上好等。除了莫尔斯代码以外,还可以直接使用对讲,在国际交流中英语也是通用语言。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通联通常是技术交流为主,也会聊聊天气、拉拉家常,但是拒绝谈论政治,也秉承着非商业的原则。

不过,无线电对于不少人来说仍旧感到陌生,也因此闹过不少笑话。

前段时间,老余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彩石宅科村山上野外架台。“我们正在通联,过来一个人说‘你们经过政府批准没有,在这里搞这样的活动?’当时他指着我们的电台,把我们当敌特一样。”余宁生说,他们怎么解释,对方也不信。

因为刚才那个人警惕性很高,下山后报了警。不久,110的警车就开上了山。

民警们来后查看了余宁生和朋友们的电台执照、操作证和身份证等证件才离开。

“回来我就在网上告诉全国的无线电爱好者,以后出去野外架台一定得带全各种证件。”

他是中国第一,亚洲前10

成绩能被认可,是件让人高兴的事。而一大摞竞赛奖状便是对余宁生无线电技术的最大认可。

这些奖状都是老余参加国际无线电竞赛获得的。记者看到国际电信联盟举办的,余宁生多次获得中国第一,亚洲前10的好成绩。

他用无线电做了这些别人做不到的事

无线电的价值还体现在救灾过程中。在出现危机和自然灾害的时候,无线电往往是唯一可靠的通讯手段。这其中的许多方式是单工的、电台对电台的通讯,这就避免了许多其他通讯方式因为需要网络支持带来的许多问题。

余宁生称其为“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技术”。

当年汶川大地震,手机信号全中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通过无线电传送救灾信息。

“如果有灾害发生,我们会让出一个业余频道专门用于救灾信息的发送。”余宁生介绍说,近年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经常参与到政府组织的森林消防通信演习中,成为灾害救援的骨干力量。

另外,对余宁生这样有部队经历、胸有家国情怀的的老人来说,进行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有其他层面的意义。比如,可以宣誓国家主权。

余宁生举了个例子,黄岩岛的呼号为BS7H,这个呼号的第一个字母就与余宁生的一样。“B”表示中国电台。“从无线电呼号上来看,某些国家对黄岩岛的“声音”就是无理的。”余宁生曾多次和在黄岩岛设台的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了通联,获得了珍贵的BS7H通联卡片。

痴迷无线电57年,余宁生说他还会坚持这个爱好。嘀嘀哒哒的敲击声,别人听起来枯燥,余宁生却觉得是跳动的乐章。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